针对部分中超俱乐部在亚冠联赛中采取轮换阵容、导致战绩不佳的现象,《天津日报》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,所谓“战略性放弃”亚冠的做法实则短视,最终导致的将是自身竞技水平和竞争力的全面下滑,形成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。
文章指出,近年来,一些中超球队面临多线作战压力时,常选择将重心置于国内联赛,而在亚冠赛场派遣替补或年轻球员出战,美其名曰“战略性放弃”。这种策略表面上是为了保全国内赛事成绩,实则是对亚洲顶级竞技平台价值的严重误判。
其直接后果是球队在亚冠赛场竞争力急剧下降,不仅难以争取小组出线,大比分失利的场面更屡见不鲜。这极大地损害了俱乐部的国际形象以及中国足球的整体声誉。更重要的是,球队失去了通过与日、韩、澳等亚洲顶级俱乐部真刀真枪较量来检验自身、发现差距、学习进步的宝贵机会。长期缺乏高水平对抗,导致球员阅读比赛的能力、应对高强度逼抢的技战术水平乃至比赛气质均难以提升。
文章进一步分析,这种“放弃”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。球队在亚洲赛场战绩低迷,导致中超的亚冠参赛名额被进一步削减(例如从“3+1”缩水至“2+2”甚至更少),这意味着未来能有机会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数量变少,整个中国足球俱乐部层面与亚洲高水平交流的通道变窄。当有限的队伍参赛又继续采取放弃策略时,成绩无疑难以改善,名额就可能再次缩减,从而陷入“成绩差-放弃-成绩更差”的典型恶性循环。
最终,这种循环伤害的是中国足球的根基。国家队的队员多数来自这些俱乐部,他们长期缺乏稳定、高质量的洲际比赛历练,到了国家队层面参加世预赛等重大比赛时,面对亚洲对手的快节奏和强对抗便会显得极不适应,国家队的整体竞争力也因此受到影响。
评论最后强调,亚冠联赛绝非负担,而是锤炼球队、展示实力、实现价值的珍贵舞台。中超俱乐部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“放弃”思维,以长远眼光和严肃态度对待每一场洲际比赛。唯有全力以赴,尊重对手,尊重比赛,才能在亚洲赛场赢得尊重,并通过实战不断缩短差距、提升自我,最终打破恶性循环,实现中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提升。